在开放中谋发展、谋合作、谋共赢(记者手记) [2022-11-11]
此前,该港口堆场库存最高点时曾有946万吨,而其最大堆存量上限为1042.5万吨
在8月3日举行的研讨会上,智能电网同样成为与会嘉宾讨论的焦点。目前,兴业太阳能等相关企业已经在建设海岛微电网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
我们愿意与企业一起努力,争取把高新区打造成为中国电谷。与会人士普遍认为,珠海在智能电网领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和优势,这恰好切合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景宜认为,珠海尽管已成立了新能源智能电网产业联盟,但联盟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华本良则建议说,珠海要保持在智能电网领域发展优势,必须增强产业凝聚能力,相关企业要在抢抓市场机遇,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还要力争能率先牵头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和准则,这对智能电网这样的新兴行业而言尤其重要。这一观点立即得到第三个发言的市电力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何加坤的响应。
为此,嘉宾们纷纷建议珠海切实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做大做强智能电网产业。作为座谈会第二个发言者,广东银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魏银仓率先提出了智能电网话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我国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回落,比上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
煤炭消费弹性系数就是煤炭消费增速与经济增速二者的比值,这一系数是用来衡量当经济发生一个单位变动时,煤炭消费量发生的变动。进而,这一影响传导到最初原料端,原煤需求减少、价格下滑、出现积压就在所难免了。我国煤炭消费主要有两大部门,一是电力部门,发电燃烧的煤炭量占煤炭消费总量约一半。正当企业以猪为文章,你方唱罢我登场,不亦乐乎之时,作为全球煤炭市场风向标的秦皇岛港却已积压了近上千万吨的原煤。
这一点在最近的减排措施中表现的尤为明显,相比于十一五期间近2/3污染物减排依靠上脱硫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等工程方式来完成(我们称此种方式的减排为工程减排,其虽具有见效快的特点,但基本还是末端治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污染产生问题、且往往投资巨大),2012年在推进工程减排的同时,环保部门更加强调了通过改变生产结构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主要高耗能产品中,发电量增长3.7%、钢材增长6.1%、水泥增长5.5%、10种有色金属增长6.7%、乙烯下降3.3%,分别比2011年下降了8.3个百分点、6.2个百分点、10.6个百分点、3.9个百分点和10.7个百分点。
诸如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2012年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耗能项目采取区域限批等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在削减污染物排放的同时,促进企业、行业从源头上减少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使用、提升技术、改进技术,实现企业的优化升级。工业结构优化,高耗能行业增幅大幅回落,直接降低了煤炭需求从结构角度来看,工业结构轻量化、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因素,也是影响煤炭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而据此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煤炭经济运行分析形势通报来看,我国煤炭销量和消费量增幅分别比2011年第一季度下降了0.3和0.9个百分点。将结构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减排工作的倒逼传导机制。
其中重工业增加值低于工业增加值整体增幅0.4个百分点。而我国国内经济增速继续回落。这些措施将带来显著的效益。2012年上半年,我国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0.1%,轻工业增长11.1%。
表明煤炭消费的变化幅度已经高于经济的变化幅度,这也可以从一方面解释了为何2011年我国节能目标未能实现。同样,作为一种商品,煤炭消费量的起伏亦是必然。
从养猪、杀猪到原煤积压,看似互不相关的事情,实则内含必然的联系。而原料需求的减少无疑将影响到上游的供应商,即像山西焦煤集团这样的炼焦煤生产企业,主业不好促使企业转向副业。
由此来看,减排对于能效提高和减少煤炭使用具有重要意义。紧接着,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煤种最全的炼焦煤生产企业山西焦煤集团牵手双汇集团,宣布正式进军生猪屠宰加工业,计划年屠宰生猪200万头,力促集团产业优化转型。另一方面,通过减煤增气,改变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由于重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明显高于轻工业,而我国工业能耗以煤为主(绝大部分电力来自于燃煤发电),因此轻重工业结构的变化对于煤炭消费有较大影响。那么,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因素主导?笔者看来,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持续回落、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减排政策措施的强化是根源所在。如果煤炭消费弹性系数小于1,煤炭消费量的变化幅度则会小于经济变化幅度。
2012年猪似乎成为部分国有大企业的新宠。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经济累计增速7.8%,其中第一季度为8.1%、第二季度增速7.6%,创13个季度新低,连续6个季度放缓。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煤炭是支持经济增长最重要的能源要素,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毫无疑问,影响煤炭消费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天气、国际能源供给等因素。
进入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形势面临严峻考验,欧洲国家经济形势没有好转迹象,美日经济温和复苏,新兴国家需求不足。反之,在经济下行期,重工业下降幅度大,由此相对应的煤炭消费量增长速度下滑更大。
但到了2011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增速一跃升至9.7%,而经济的增速为9.2%,煤炭消费弹性已经超过1,达到1.05。此外,今年上半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2.3%,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长高1.8个百分点,有利支撑了产业结构向低能耗、低排放方向的优化调整。2011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增长趋势放缓,国内加工制造业景气下行,房地产业不振,加之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等的影响,使钢铁、建材、冶金、化工、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增速明显放缓。长期以来,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始终保持在70%左右。
钢铁行业另寻他路,使得用于炼钢的焦煤等原材料需求减少。以高耗能产业为主的重工业增长放缓是导致我国煤炭消费量增幅回落的直接原因之一。
2000年~2010年,煤炭消费弹性系数增加到0.77,表明经济增长对于煤炭消费的依赖程度明显提高,也反映了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加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重化工业化特点突出。减排政策由末端向源头转移,对节能起到了协同作用除了宏观经济持续回落、产业结构调整因素外,减排政策措施的强化也是促进煤炭消费增幅回落的一个重要因素。
即在实现污染物排放量降低的同时,能够促进污染物产生量的降低,进而实现资源能源消耗量的降低,最终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表明煤炭消费的变化幅度已经高于经济的变化幅度,这也可以从一方面解释了为何2011年我国节能目标未能实现。
高煤炭消费弹性系数下,经济增速放缓拉低煤炭消费增长能源是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基础,作为一个典型的多煤、少气、寡油的国家,这样一种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为主。这些措施将带来显著的效益。煤炭消费弹性系数就是煤炭消费增速与经济增速二者的比值,这一系数是用来衡量当经济发生一个单位变动时,煤炭消费量发生的变动。长期以来,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始终保持在70%左右。
而我国国内经济增速继续回落。即在实现污染物排放量降低的同时,能够促进污染物产生量的降低,进而实现资源能源消耗量的降低,最终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但到了2011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增速一跃升至9.7%,而经济的增速为9.2%,煤炭消费弹性已经超过1,达到1.05。但作为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性资源,如何提升煤炭使用的经济与环境效率、发挥煤炭在节能减排工作和现代能源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作用,这才是未来应当给予关注的重点。
其中重工业增加值低于工业增加值整体增幅0.4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我国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回落,比上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
「小礼物走一走?雪碧可乐来一罐!」
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吧
哇~真是太棒了